《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及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8/02/2025 07:57:30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我厅反映。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5年1月23日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解读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由我厅印发实施。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2017年,我省作为全国首个开展海岸带规划编制试点省,由省政府会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出台了《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2017版《规划》),规划期为2017至2025年。2017版《规划》积极探索了海岸带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国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提供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安排海岸带及海洋空间保护与开发活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厅在2017版《规划》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

  二、《规划》定位

  《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严格落实国家对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有关要求,是《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的补充和细化,是一定时期内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开发保护的政策总纲。《规划》确定的有关功能分区及相应的管控规则将统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加快推进《规划》监督实施的在线管理。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承袭2017版《规划》范围,其中,海域规划范围涵盖广东省全部管辖海域和无居民海岛,面积约6.47万平方千米(含无居民海岛1906个),陆域研究范围面积约5.33万平方千米(含有居民海岛57个),规划总面积为11.80万平方千米。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至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

  四、《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分为十章:

  第一章规划背景总结我省海岸带地区资源本底情况、保护开发成效和存在问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提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提出形成“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第三章规划分区明确各类型海洋功能区空间分布及管控要求,提出陆海一体化空间划定内容及实施传导路径。

  第四章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从海岸线、海岸建筑退缩线、海域、海岛、滨海土地等五个方面提出管控要求。   

  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构建陆海交互的生态网络,推进陆海一体化单元整体修复,加强海岸带环境综合治理,建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内容。

  第六章产业布局优化提出从近岸海域、深远海域两个区域强化海洋产业布局引导,明确各类海洋产业发展的空间保障,为涉海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第七章亲海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构建粤海魅力空间网络,强化亲海空间管控实施。

  第八章防灾减灾建设提出优化海岸带灾害防御布局和监测预警水平,提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章区域发展科学确定“六湾区一半岛”的功能定位、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要求。

  第十章保障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的组织分工、制度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规划》的目标指标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作用,统筹推进陆海生态、产业、人居环境等要素建设,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促进世界级沿海经济带建设,支撑海洋强省战略实施。至2035年,全面形成陆海一体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管理与治理体系,全面建成高品质、高效能、高活力海岸带。

  《规划》指标体系共9项。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共3项;预期性指标包括新增修复岸线长度、新增营造修复红树林面积、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数量、亲海岸线长度、美丽海湾数量、和美海岛数量,共6项。

  六、《规划》的总体格局

  《规划》提出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总体格局,逐步实现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发展。

  “一线管控、两域对接”即实施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坚守自然岸线保有率底线,加强陆海两域功能、空间、资源管理对接,强化海岸建筑退缩线-海岸线-潮间带管控,实现陆海两域一体化规划管理。

  “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即合理保障海岸带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优化生态保护、生态控制、海洋发展总体空间架构,优先保障生态建设需求,识别通山达海生态廊道,修复受损生态空间,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

  “优近拓远、湾区发展”即统筹海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适度控制海岸线、近海海域开发强度,大力推进深远海海域开发利用,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以“六湾区一半岛”为基本单元,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新格局。

  七、《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

  海洋规划分区管控、海岸线分类管控、海岛清单管理是《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

  《规划》依据海岸带资源禀赋、生态功能、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规划海域范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三类一级区,将海洋发展区细化为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用海区、海洋预留区六类二级区,并明确各功能区具体管控要求。

  《规划》以最新的海岸线修测成果为基础,综合考虑海岸线保护和经济发展对海岸线利用等实际情况,将全省大陆海岸线划分为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三种类型,实施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构建科学合理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格局。

  《规划》统筹推进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发展,将全省1906个无居民海岛划分为生态保护类海岛和发展类海岛,实行清单式管理。其中,发展类海岛重点保障各类项目用岛需求,细分为农林牧渔用岛、交通运输用岛、工矿通信用岛、游憩用岛、特殊用岛和其他海岛六类。

  八、《规划》如何体现陆海统筹

  《规划》以海岸线为轴,统筹考虑陆海两域生态、渔业、港口、旅游、工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以强化陆海两域对接为基本原则,优化海域功能布局。重点关注陆海一体化空间、海岸建筑退缩线、历史成陆区域等滨海空闲土地、滨海湿地等陆海统筹区域及要素,全面管控全省海岸线及海域空间,合理引导开发建设活动。

  九、《规划》如何体现对生态、产业、人居海岸带建设的保障

  《规划》突出生态优先,构建“一屏一链五江一网”陆海交互的生态网络,提出海岸线整治修复、海堤生态化、魅力沙滩打造、滨海湿地恢复、美丽海湾建设、和美海岛建设等六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强化陆源污染治理、海水养殖污染治理、海洋垃圾和污染物治理,建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规划》强调集约高效,强化近岸海域、深远海域海洋产业布局引导,合理保障各类海洋产业发展的用海用岸空间资源,推动重大涉海平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海洋城市等建设,支撑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和现代化海洋城市发展格局形成。

  《规划》彰显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构建“黄金内湾、东西两翼、五大岛群”的粤海魅力空间,明确生态涵养、海洋文韵、城镇活力、旅游休闲四类特色化亲海岸线本底条件及建设内容,提出亲海空间建设指引。

  十、《规划》“六湾区一半岛”具体有哪些

  《规划》衔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海洋空间格局,结合海岸带地区各具特色、优势集聚的“湾区经济”,划分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共7个基本单元,构建“六湾区一半岛”的发展格局,科学确定湾区的功能定位、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推进跨行政区海岸带资源整合,推动海岸带地区发展。


附件下载:《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


返回